銀發(fā)筆墨間,歲月有詩行
——記鄆城籍詞人杜曉言退休后的“自學(xué)時光”
魏忠友
退休不是人生的終點,而是另一段熱愛的起點。對于杜曉言來說,卸下工作的擔(dān)子后,日子沒有變得閑散,反而因年輕時埋下的愛好種子,綻放出了最絢爛的花。他將時光捻成筆,以熱愛為墨,在自學(xué)的天地里,把退休生活過成了一首平仄工整、意境悠長的詩。
年輕時的杜曉言,便偏愛與文字、筆墨為伴。只是那時,工作的忙碌、生活的瑣碎,讓這些愛好只能藏在深夜的臺燈下、周末的間隙里。退休那天,他整理舊物,翻出壓在箱底的詩集、泛黃的歌詞草稿和那支未曾寫順手的毛筆,突然覺得,屬于自己的“學(xué)習(xí)時間”終于到了。
從此,他的生活有了固定的節(jié)奏。清晨,晨光剛爬上窗欞,他便鋪開宣紙,研好墨汁,一筆一劃地練習(xí)毛筆字。從楷書的橫平豎直到行書的流暢婉轉(zhuǎn),起初手腕發(fā)僵、筆畫歪斜,他便對著字帖反復(fù)臨摹,一寫就是兩三個小時。墨汁染黑了指尖,紙頁堆成了小山,曾經(jīng)生澀的筆觸漸漸變得沉穩(wěn)有力,字里行間藏進了歲月的從容。
午后的時光,他交給文字。書桌前,他捧著詩詞集細細品讀,從李白的豪邁到李清照的婉約,從唐詩的凝練到宋詞的深情,邊讀邊做筆記,遇到喜歡的句子,便試著仿寫。除了古詩,他還重拾年輕時的歌詞創(chuàng)作夢。散步時聽到的鳥鳴、傍晚天邊的晚霞、街頭老人的閑談,都成了他筆下的素材。他不懂專業(yè)的樂理知識,便一遍遍念誦歌詞,琢磨字句的韻律,遇到卡殼的地方,就翻出年輕時的草稿比對,或是在網(wǎng)上找歌詞寫作的教程自學(xué)。就這樣,一首首帶著生活溫度的歌詞、一首首透著人生感悟的古詩,在他的筆下慢慢成型。
到了傍晚,他會伴著夕陽寫散文。沒有宏大的主題,只是記錄退休后的日常:樓下花園新開的月季、和老同事的一次茶敘、孫輩繞膝的歡笑……他的文字不刻意雕琢,卻有著最真實的煙火氣。為了讓散文更生動,他還特意學(xué)起了景物描寫的技巧,對著窗外的樹觀察四季的變化,把枝葉的擺動、光影的流轉(zhuǎn)都寫進字里。
有人問他,退休了為何還要這么“折騰”?杜曉言總是笑著說:“這些不是折騰,是熱愛啊。年輕時沒來得及好好學(xué),現(xiàn)在有時間了,就得把日子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。”自學(xué)的過程或許沒有捷徑,甚至有些枯燥,但對他而言,每多寫好一個字、每多完成一篇作品,都是一種收獲。
杜曉言的退休生活,沒有轟轟烈烈,卻在筆墨與文字的浸潤中,活成了最豐盈的模樣。他用行動告訴我們,熱愛無關(guān)年齡,自學(xué)不分早晚,只要心中有光,歲月便會始終溫暖明亮,在銀發(fā)與筆墨之間,寫出屬于自己的詩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