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文
走進草原
——記著名詞曲作家孫德明作曲、著名網(wǎng)紅歌手王愛華演唱歌曲《走進草原》
杜曉言
杜曉言
當王愛華的歌聲漫過耳畔時,我竟像被一陣帶著青草香的風牽了手,一步就踏進了那片魂牽夢縈的草原。她唱“雄鷹眷戀的地方白云飄蕩”,我的眼前便鋪開了無邊的綠——是那種浸了晨露的嫩,連草葉尖兒都閃著光;云絮像扯碎的棉絮,慢悠悠地貼在藍天上,偶爾被風推得晃一晃,倒像給藍天繡了層軟絨;連雄鷹振翅的弧度都在歌聲里變得清晰,翅膀掠過高遠的天際,留下一道看不見的痕,輕輕勾著人心往遠方去。原來有些聲音真能勾人,不用親眼見,就把草原的模樣,妥妥帖帖地送到了心里。

她的嗓音里藏著溫柔的魔法。唱“就像走進阿媽的慈祥”時,我仿佛看見蒙古包的氈簾被風掀起一角,炊煙裹著奶茶香飄出來,在晨光里繞成淺淡的霧;銅壺坐在炭火上,奶茶咕嘟咕嘟地冒著小泡,阿媽戴著銀鐲子的手正把奶豆腐、炒米擺上紅漆木桌,笑紋里都盛著暖。那“化作小河幸福地流淌”的調(diào)子,軟得像阿媽手里的哈達,白得泛著柔光,輕輕繞著心尖,連呼吸都沾了奶味的甜。而唱到“阿爸的胸膛”,歌聲又多了幾分遼闊——像阿爸騎馬時挺直的脊梁,像草原上吹過的長風,裹著馬鬃的輕響,把“矯健地翱翔”的力量揉進每一個音符里。我好像能看見小馬駒甩著尾巴在草地上撒歡,蹄子踏過野花時,把細碎的香都濺進了風里,鮮活又滾燙。
最動人是那句“神圣的敖包,是我不變的信仰”。王愛華唱得虔誠,聲音輕得像對著草原的日月輕聲許愿,連尾音都沾著敬畏。連“高舉的銀碗情深意長”都帶著酒的醇,仿佛能看見牧民們圍著敖包站成圈,老阿媽把藍哈達系在敖包的經(jīng)幡上,年輕人舉起銀碗,酒液晃著光,碰撞的聲響脆生生的,和歌聲一起飄向遠方,落在每一片草葉上。我忽然懂了,這歌聲哪里只是唱草原,是把草原兒女的心跳、阿爸阿媽掌心里的溫度、對這片土地刻進骨子里的熱愛,都唱成了可觸可感的時光。
如今再聽這首歌,總覺得王愛華不是在唱,是在把草原的風、草原的情,連同晨露的涼、奶茶的甜、敖包的靜,一點點捧到我面前。原來走進草原不用遠行,只要她的歌聲響起,那片漫無邊際的綠、那份裹著奶香的暖,就會輕輕落在身旁,像被草原的風擁住了一樣。
為您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