軍營里的星光
杜曉言
新兵連的號聲還在耳畔回響,轉(zhuǎn)往老兵連的那年冬天,卻成了我人生里抹不去的暖。
同鄉(xiāng)鄰村的丁宇翔,是連隊里最早冒尖的“好苗子”。天還沒亮,他準是第一個拿起掃帚,把營房前的水泥地掃得泛光;隊列訓練后,別人歇腳,他又蹲在角落整理內(nèi)務(wù),被子疊得方方正正,棱角能映出人影。大小勞動他從不含糊,臟活累活搶著干,額角的汗珠子砸在地上,也笑得踏實。
最讓我佩服的,是他懷里總揣著個筆記本。午休時別人閑聊,他就躲在樹蔭下寫東西,鉛筆頭都快握不住了,還在琢磨句子。每次班務(wù)會,班長提起他,話里滿是贊許:“宇翔這股勁兒,就是咱鐵道兵的樣!”我看著他,悄悄學著把被子疊整齊,跟著他早起掃地,也把他的筆記本當成榜樣——后來我也買了本,在熄燈后的被窩里,就著微弱的手電筒光,開始學著寫幾句不成樣的詩。
再后來,同鄉(xiāng)戰(zhàn)友王豪南也成了我的“老師”。他愛畫畫,訓練間隙總在速寫本上涂涂畫畫,把軍營的朝霞、鐵軌的線條、戰(zhàn)友的笑臉都收進畫里。我湊過去看,他就指著畫說:“你看這光影,跟寫詩一樣,得有琢磨勁兒。”他的畫里藏著細致,也點醒了我:不管是寫詩還是做事,都得沉下心,把日子里的真勁兒揉進去。
那年月的軍營,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,只有戰(zhàn)友們彼此的熏陶。丁宇翔的踏實,王豪南的細致,像兩束星光,照著我慢慢找到方向。后來風雨再大,我也沒停下筆,從軍營里的幾句小詩,到如今能寫出些像樣的文字,回頭望,才懂那些年的熏陶,早成了心里的底氣——原來最好的成長,就是身邊有人引路,自己跟著光,一步步活成了更踏實的模樣。